4月20日下午,央行于2023年4月20日(周四)15:00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对于通缩、货币政策、居民投资、房贷利率等多个热点话题做出回应和解读。
(资料图)
一季度中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流动性合理充裕
关于一季度金融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全年金融数据的判断和预期,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
从总量上看,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3月份中央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2.7%,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中小、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增强经济增长的潜能。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29.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3.4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3.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4.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的授信户数为5765万户,同比增长14.4%。
从利率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和41个基点。下阶段,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将保持平稳。
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对于近日市场热议的通缩问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给出了回应,
邹澜表示,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坚持稳健取向,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创造良好货币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继续支持粮食、能源等民生物资保供稳价,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海外高通胀传导等因素的可能影响,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谢谢。
地方银行存款频频“降息” 央行: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近期部分地方法人银行发布了下调存款利率的公告,对于这些银行存款“降息”的行为,邹澜回应道,去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各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去年9月,主要银行又根据当时的市场变化,进一步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其他银行也陆续跟进调整。当时,大部分银行已经主动下调过存款利率,近期主要是上次没有调整的中小银行补充下调,也有一些银行是在春节前后存款利率上调后的回调。
近年来市场利率整体是下行的,比如说,近期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去年4月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存款增长较为明显,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新的机制下,就带动了存款利率下降。今年3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是2.28%,这和去年4月相比下降了0.16个百分点,这个降幅还是明显小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其中,3年期、5年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在3.1%和3.5%左右,这个水平仍然是高于流动性更好的同期限国债收益率近0.6个和0.8个百分点。从这些情况看,企业居民投资在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债券这些金融工具之间的分布我们预计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的调整幅度、节奏和时机自然就会有所差异,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通过自律机制协调,由大型银行根据市场条件变化率先调整存款利率,中小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跟进和补充调整,保持与大型银行的存款利率差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银行负债稳定性,保持合理息差,实现持续稳健经营,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M2增速为何与M1、社融的增速差额扩大?央行回应
对于M2、社融等经济数据的增速波动,阮健弘称,M2的增速比较高,主要是金融体系靠前发力,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派生的货币相应增加。一季度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高峰,过去两年,一季度新增的贷款大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0%。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也比较多,各项贷款新增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同时,金融机构的债券投资增加也比较多,一季度,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2.42万亿元,同比多4986亿元。其中,政府债券投资增加了1.79万亿元,占全部债券投资增加额的74%,这与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债券靠前发行有关。
此外,资管资金回流表内也是M2上升的重要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市场有所波动,实体部门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理财等资管产品的资金转回表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推升了M2的增速。3月末,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合计94.7万亿元,较年初减少了1.6万亿元,同比是负的增长速度,为负的1.7%,较上年同期低8.1个百分点。如果把表内和表外合并,综合来看社会的广义流动性,3月末,流动性总量同比增长是10%,较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比M2的增速低了2.7个百分点,整体看广义流动性增长还是比较平稳的。
M1的增速相对较低,一方面,宏观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一季度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是33.8%,较上季上升了10.3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存款产品,部分企业加强存款资金的管理,持有的活期存款相应减少。
居民存款大幅上升 央行:受投资、消费影响
近期,居民存款出现快速增长,3月末,住户的人民币存款余额是130.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9.9万亿元。阮健弘在发布会上对存款上升的影响和未来趋势做出了解读。
阮健弘称,当前住户存款增加较多,主要受住户的投资、消费状况的影响。一方面,疫情对一季度的住户消费还是有一些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消费尚未完全恢复,消费减少,相应的存款就多一些。另一方面,居民的风险偏好降低,资管产品投资增长放缓,推动住户部门存款增加。3月末,住户部门投向资管产品的资金余额是41.5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4万亿元。
当前,住户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在回升,储蓄意愿在下降,有利于住户存款更加稳定的增长。今年一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分别占23.2%和18.8%,比上季各增加0.5和3.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比上季减少了3.8个百分点。3月当月住户部门存款同比多增2105亿元,这个多增额比1月份和2月份多增额明显收窄,1月份的多增额是接近八千亿元,2月份大概是一万亿元,3月份同比多增2105亿元,多增的幅度还是在明显收窄。
标签: